高中数学第三章3.2《角的向量计算方法》(选修2-1)
×

恭喜您获得了一个

9-99元的随机现金红包

请前往APP领取

了解活动详情 前往下载

评价

《角的向量计算方法》

回顾异面直线所成夹角的计算步骤

如图,在正方形ABCD—A'B'C'D'中,B1E1=D1F1=A1B1/4=1

求BE1与BF1所成的角的余弦值。

(→,E1B)=(4,4,0)-(4,3,4)=(0,1,-4),

(→,DF1)=(0,2,2)-(0,0,0)=(0,1,4),

(→,BE1).(→,DF1)=0×0+1×1+(-4)×4=-15

∣(→,BE1)∣√17,∣(→,DF1)∣=√17.

cos<<(→,BE1),(→,DF1)>﹥(→,BE1).(→,DF1)/∣(→,BE1)∣.∣(→,BF1)∣=-15/√17×√17=-15/17

1.1直线和平面所成的角的定义

平面的一条斜线和它在这个平面内的射影所成的锐角,叫做这条斜线和这个面所成的角。

∠AOB(记为θ)是a与α所成的角

规定:直线和平面垂直:所成的角是直角直线和平面平行或平面内,θ=0°

斜线和平面成角0°<θ<0°

直线和平面成角0°≤θ≤90°

1.2直线和平面的所成的角的向量计算公式

AO是平面α的斜线,A是人斜足,OB垂直于α,B为垂足,则直线AB是斜线OA在平面α的射影,(→,N)⊥α,(→,N)称为平面α的一个法向量。

sinθ1=cos(90°-θ1)

=∣cos<(→,OA,)(→,N)>∣=∣(→,OA,).(→,N)∣/∣(→,OA,)∣∣(→,N)∣

即sinθ1=∣(→,OA,).(→,N)∣/∣(→,OA,)∣∣(→,N)∣

1.3直线和平面所成的角的向量计算示例

例1,在正方体AC1中,E是CD的中点,求AE与平面BCC1B1所成的角的正弦值。

解:如图在玉体AC1中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不妨设正方体AC1的村长为2,则E(0,——0)A1(2,0,2)

∴(→,EA1)=(2,1,2)

易知,平面BCC1B1的一个法向量为(→,n)=(→,aCD)=(0,-2,0)

设A1E与平面BCC1B1所成的角为θ

sinθ1=∣(→,EA1).(→,n)∣/∣(→,EA1)∣∣(→,n)∣=1/3

2.1、二面角及二面角的平面角的定义

从一条直线出发的两个半平面所组成的图形叫做二面角。

这条直线叫做二面角的棱。

这两个平面叫做二面角的面。

以二面角的棱上任意一点为端点,在两个面内分别作垂直于棱的两个射线,这两条射线所成的角叫做二面角的平面角。

2.2、二面的向量计算公式

(→,m)是平面α的一个法向量,(→,n)是平面β的一个法向量,二面角的大小与两法向量所成角相角相等或互补。

锐二面角θ:cosθ=∣cos<(→,m),(→,n)>∣

=∣(→,m).(→,n)∣/∣(→,m)∣∣(→,n)∣

对于钝二面角的计算其余弦值必为负。

当然若能直接得到二面的平面角两边应的向量更好。

例2。如图,在四棱锥S-ABCD中,底面ABCD为正文形,侧棱SD⊥底面ABCD,E、F分别为AB、SC的中点,设SD=2DC,求二面角A-EF-D的余弦值。


解:如图,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D-xyz。


由于底面ABCD为正方形,SD=2DC,不妨设A(2,0,0)则


B(2,0,0),C(0,2,0),S(0,0,4),E(2,1,0),F(0,1,2)

∴(→,DE)=(2,1,0),(→,EF)=(-2,0,2),(→,AE)=(0,1,2)


设(→,n)=(x,y,z)为平面DEF的法向量。


则2x+y=0,-2x+2z=0=>(→,n)=(1,-2,1)

设(→,m)=(t,u,v)为平面AEF的法向量。

则u=0,-2t+2v=0=>(→,m)=(1,0,1)

∴∣cos<(→,n),(→,m)>∣=∣(→,n).(→,m)∣/∣(→,n)∣∣(→,m)∣=√3/3

选择课程

课堂提问

课程评论

×
授课效果:
毫无作用
用处不大
效果一般
有帮助
非常有效
视频画面:
毫无作用
用处不大
效果一般
有帮助
非常有效
讲课声音:
毫无作用
用处不大
效果一般
有帮助
非常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