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有礼
分享至X
地图上的发现 围绕题目思考: 面对地图,你有什么发现呢?一百多年前的德国气象学家魏格纳却有了一个非常惊人的发现! 学习目标: 1.认识5个生字,会写9个生字,理解“轮廓、吻合、锯齿、拼接”等词语。 2. 默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和文章的叙述顺序。体会科学家勇于探索大自然奥秘的执著精神。 听读课文 1、标出自然段序号。 2、标记不太理解的地方。 学习“我会写”的生字。 书法常识 多竖排列,左收右展。 目 自 门 囗 我们一起来写字。 学习“我会读”的生字。 魏格纳 魏国 轮廓 痕迹 合适 携带 魏国 玫瑰 轮廓 城郭 痕迹 凶狠 合适 包括 携带 隽jùn秀 边读边思边积累 读1、2段: 词语 气象学家魏(wèi)格纳 漫不经心 有趣 轮廓(kuò) 吻合 边缘(yuán) 参差〔cēn cī〕不齐 拼接 “大陆漂移说” 逐渐 分布 漫不经心:漫,随便。随随便便,不放在心上。 轮廓:指边缘;物体的外周或图形的外框。引申为事情的概略。 吻合:完全符合。 参差不齐:长短、高低不一致:。 魏格纳在地图上还有什么有趣的发现? 南美洲东海岸的轮廓(kuò),跟非洲西海岸线很吻合。经过仔细观察,他进一步发现,世界各大洲的边缘,虽然像锯齿一样参差〔cēncī〕不齐,却恰好可以拼接在一起。 他提出的“大陆漂移说”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大陆漂移说认为,两亿多年前,地球上的大陆原是一整块。后来,这块古老的大陆裂开了,开始漂移,逐渐形成了今天地球上各大洲的分布。 读第三段: 假说:根据已知的科学事实和科学原理,对所研究的现象及其规律性提出的推测和说明。 为什么说“大陆漂移说”只是一个假说”? 因为魏格纳没有证据证明这些陆地原来是连在一起的。许多人不接受大陆漂移说。 本段在结构上起什么作用? 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 “为此,科学工作者进行了长期艰苦的考察活动。”这句话就是“引起下文”的。 读4——7段 考察 痕(hén)迹 化石 适(shì)合 悬崖 冰碛(qì)岩 冰川 携(xié)带 覆盖 冰碛(qì)岩 冰碛(qì)岩全称为冰碛砾lì泥岩,是世界稀有的石种之一。其色为灰褐,暗褐,质量重,坚而脆,内夹杂有砂石或其他小生物化石。 冰川 极地或高山地区地表上多年存在并具有沿地面运动状态的天然冰体。冰川多年积雪,经过压实、重新结晶、再冻结等成冰作用而形成的。 科学家是怎样进行这一假说的? 1、1913年,一个考察小组在南极洲找到了煤。 2、科学家们继续寻找。不久,他们又在那里发现了大量的动植物化石。 3、 1960年,一支科学考察队在南极一个山峰的悬崖上,发现了冰碛(qì)岩。科学家们发现,南极的冰碛岩和大洋洲、非洲发现的冰碛岩,是完全相同的。它们上面的擦痕显示,它们全都来自同一大陆。 科学家的探索得出了什么结论? 结论:现在地球上的几大洲,在三亿年前是连在一起的,那时大部分地区都被冰雪覆盖着。后来,古老的大陆向北漂移,漂向赤道,天气也渐渐转暖,生长出茂密的森林,还出现了恐龙等动物。两亿年前,这块大陆分裂了,碎块逐渐漂移到现在的位置上,成了南极洲、亚洲、美洲、大洋洲…… 读最后一段: 人们没有忘记魏格纳的观察和发现。再读最后一句,你能说说原因吗? 答:激发了人们对的探索热情,推动了科学的进步。 联系全文思考: 这些重大发现靠的是什么? 答:靠的是仔细观察,认真思考,反复论证,勇于探索大自然奥秘的执著精神。 课堂练习 一、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轮廓—— 参差不齐—— 痕迹—— 携带—— 二、一字组多词 拼()()()() 拼图 拼凑 拼搏 拼命 置()()()() 位置 设置 放置 置之不理 适()()()() 合适 适合 适应 闲适 三、多音字注音并组词: 漂( )( ) 假( ) ( ) 漂piāo 漂流 piào 漂流 假jiǎ 假说 jià 放假 四、成语接龙。 参差不齐→ 齐头并进→ 进退两难→ 难分胜负→ 负荆请罪→ 课堂小结: 科学的进步没有止境,科学家的探索也不会停止,我们不会忘记那些在科学上做出贡献,付出努力的人!让我们沿着前人探索的足迹前进!
自动(将会根据您的网速,自动调整清晰度)
标清(适合网速较慢,视频卡顿的用户)
高清(适合网速较快,视频无卡顿的用户)
超清(适合网速极快,追求高品质享受的用户)
选择课程
课堂提问
课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