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有礼
分享至X
《种群的特征》(必修3) 一、种群的特征 1.种群的含义 种群是在一定的自然区域内,同种生物的全部个体。 2.种群密度的估算方法 (1)样方法: ①适用生物:植物、昆虫卵、作植株上的蚜虫等密度的调查。 ②样方统计:以所有样方种群密度的平均值作为后总群密度估计值。 (2)标志重捕法: ①适用生物: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大的动物。 ②密度估算公式:个体总数N/初次捕获标志数M=再次捕获的个体数n/重捕中的标志个体数m 3.种群的数量特征及其特点 种群密度:定义:单位空间内某种群的个体数量:特点或作用:①不同物种,种群密度不同;②同一物种,种群密度可变;③调查方法:标志重捕法、样方法等 出生率、死亡率:定义:在单位时间内新产生或死亡的个体数目占该种群个体总数的比率;特点或作用:决定种群大小和种群密度 迁入率、迁出率:定义:在单位时间内迁入或迁出的个体数目占该种群个体总数的比率;特点或作用:决定种群大小和种群密度 年龄组成:定义:一个种群中各年龄器的个体数目的比例;特点或作用:①三种类型;增长型、稳定型、衰退型;②可预测种群数量的变化趋势 性别比例:定义:种群中雌雄个体数目的比例;特点或作用: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种群密度 二、种群数量的变化 (1)“J”型与“S”型增长曲线相比,种群数量每年以一定倍数增长的是J型曲线。 (2)自然种群的增长模式多呈S型曲线。 (3)同一种群的K值是固定不变的吗?答:不是 (4)试列举导致种群数量变动的因素有哪些? 答:气候、食物、无敌、传染病等。 考点一 种群的特征及其关系 考前解读 高考对本考点的考查多集中于种群密度的影响因素、种群各特征及其在内关系,题目多借助曲线模型、表格数据或结合种群数量变化、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遗传与进化等知识,以社会热点问题、生产实际为背景命制选择题或非选择题。 【例 1】(2010.海南高考)甲、乙、丙是同一物种的三个种群,其年龄组成见表。三个种群年龄结构的类型为(A) A 甲是增长型,乙是稳定型,丙是衰退型 B 甲是稳定型,乙是增长型,丙是衰退型 C 甲是增长型,乙是增长型,丙是衰退型 D 甲、乙、丙三个种群都是稳定型 【解析】种群的年龄组成有增长型、稳定型、衰退型,增长型年幼的个体较多,种群数量会增多;稳定型是各年龄段比较适中,种群数量不会发生大的变化;衰退型是年长的个体较多,种群数量会减少;从表格中看,三个种群依次是甲是增长型,乙是稳定型,丙是衰退型。 【答案】A 1.对种群概念的理解 (1)两个要素:“同种”和“全部”。 ①“同种”:同一物种,即种群是物种存在的具体形式。 ②“全部”:一个群体,包括该物种的幼体和成体。 (2)两个条件:“时间”和“空间” 即离开一定的时间和空间的种群是不存在的。 (2)两个单位: ①是生物繁殖的基本单位,也是物种的具体存在单位 ②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也是基因库的最小单位。 2.影响种群数量变化 的因素间的相互关系图解 【注意】 (1)城市人口的剧增-----迁入率>迁出率造成的。 (2)中国人口的增长----出生率>死亡率造成的,不能单纯说是出生率高造成的。 (3)计划生育政策-----控制出生率,使增长率下降。 (4)利用性外激素诱捕雄娥-----改变性别比例来降低其出生率。 (5)将性外激素释放到大田里,干扰雌雄正常交尾----降低出生率。 (6)年龄组成为稳定型的种群,种群数量不一定保持稳定。 1.(2012.南昌模拟)下列关于右侧概念图中序号所表达的含义,说法错误的是(C ) A 序号1代表种群密度 B 迁入率由序号4或序号5代表 C 序号2代表出生率或死亡率 D 序号6、7依次代表年龄组成、性别比例 解析:种群最基本的特征是种群密度,种群密度直接受出生率、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等的影响。另外,年龄组成也能通过影响出生率与死亡率来间接影响种群的数量,性别比例通过影响出生率来间接影响种群的数量。 2代表出生率、3代表死亡率 答案:C 2.种群的年龄组成大致可分为图示a、b、c三种类型,据图分析,下列表述不正确的是( A ) A 在我国今年的人口调查中,获知人口出生率每年在下降,说明我国人口年龄组成一定为c图表述类型 B 在渔业生产中,要严格控制渔网孔眼大小以保护幼鱼,捕捞后,该水域与种群的年龄组成可能为a图表述类型 C 农业生产上应用性引诱剂来干扰害虫交尾的错事,有可能使该种害虫的年龄组成为c图表述类型 D 在某一处于稳定状态的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种群的年龄组成可能为图b所示类型 【解析】种群数量的增长取决于出生率和死亡率,我国人口从现状看,出生率下降,但出生率依然大于死亡率,人口数量仍在上升,应用图a----增长性表述。严格控制渔网孔眼大小保护幼鱼,使幼龄个体数量远大于成、老龄个体数,该鱼种群的年龄组成为图a所示的增长型。用性引诱剂干扰害虫正常交尾,使幼虫数量锐减,害虫的年龄组成将为图c所示的衰退型。稳定状态的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种群个体数量保持相对稳定,其年龄组成为图b所示的稳定型。 答案:A 【例 2】(2011.江苏高考)在野外试验站,研究棉蚜发生期开放和封闭条件下、不同初始密度(1和20头/叶)的棉蚜种群密度变化,各实验组均放置规格、数量相同的棉叶,结果如下图。有关叙述正确的是(多选) ( ) A 初始密度相同的种群开放条件下先于封闭条件下衰退,可能与迁出有关 B 初始密度相同的种群开放条件先于封闭条件下达到密度峰值,可能与迁入有关 C 开放和封闭条件下种群数量均在达到K值时开始衰退 D 开放和封闭条件下种内斗争均在种群衰退时开始减弱 【解析】本题考查对实验结果的分析判断能力。由曲线可知:初始密度相同的种群,开放条件下的先达到峰值也先衰退,而开放条件与封闭条件相比是开放条件下存在迁入和迁出的现象,故A、B两项均正确;因各组棉叶的规格数量相同,则理论上K值应相同,但由图示可知,只有开放条件下初始密度较大的种群在达到K值时开始衰退,其余都是在未达到K值时就开始衰退,C项错误;种内斗争是指某一区域的同种个体为争夺有限的资源和空间而发生斗争的现象,在种群衰退时虽然种群个体数量减少,但因棉叶被食用,其量也在减少,故种内斗争不一定减弱,D项错误。
自动(将会根据您的网速,自动调整清晰度)
标清(适合网速较慢,视频卡顿的用户)
高清(适合网速较快,视频无卡顿的用户)
超清(适合网速极快,追求高品质享受的用户)
选择课程
课堂提问
课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