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有礼
分享至X
《通过激素的调节 神经调节与液体的关系(1)》(必修3) 一、激素调节的发现 ①、小肠粘膜→ (混合研磨)提取液→ (注入)静脉→ 促进胰腺分泌② 1.写出代号代表的物质或结构 ①稀盐酸 ②胰液 2.①的作用是促进小肠黏膜产生促胰液素。 3.参与上述过程的调节方式是激素调节。 【点拨】胰岛素促进图中血糖的氧化分解,促进肝糖原和肌糖原的合成,促进血糖转变为脂肪、某些氨基酸等。胰高血糖素促进肝糖原的分解和非糖物质转化为血糖。 三、体温调节和水盐调节 1.体温调节 (1)人体热量的主要来源:细胞中有机物的氧化放能。 (2)主要的产热器官:骨骼肌和肝脏。 (3)炎热环境中体温调节的效应器:汗腺、毛细血管等。 2.水盐调节 (1)调节中枢:下丘脑。 (2)调节途径: ①渴感的产生与饮水: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 大脑皮层→ 产生渴感,主动饮水 ②水分的重吸收: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垂体→ (释放)抗利尿激素→ (作用于)肾小管、集合管→ (重吸收)尿量减少。 【点拨】冷绝和热觉的形成在大脑皮层,体温调节中枢在下丘脑。 四、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的关系 1.二者的比较 (1)写出二者的作用途径 神经调节:反射弧;体液调节:体液运输 (2)写出二者的反应速度及作用范围 神经调节:迅速,准确、比较局限 体液调节:较缓慢,较广泛 2.二者的关系 (1)不少内分泌腺直接或间接受中枢神经系统的条件 (2)内分泌腺所分泌的激素可以影响神经系统的发育和功能。 【思维判断】 1.激素作用具有专一性,每种激素只能作用于一种或一类细胞。(X) 【分析】激素不同,作用范围不同,如甲状腺激素,可以作用于全身个组织细胞,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急速只能作用于垂体。 2.胰液的分泌只有体液调节。(X) 【分析】胰液的分泌既有神经调节,也有体液调节。 3.生命活动同时受神经和体液的条件,但以体液调节为主。(X) 【分析】生命活动的条件以神经调节为主。 4.胰高血糖素通过促进小肠吸收葡萄糖来增加血糖浓度。(X) 【分析】胰高血糖素通过两个途径升高血糖:一是促进肝糖原的分解,二是促进非糖物质转化为葡萄糖。胰高血糖素不能促进小肠吸收葡萄糖。 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实例分析 1.血糖平衡的调节过程 (1)调节过程: 血糖平衡的条件为神经-体液调节,其中神经调节通过体液调节发挥作用。 (2)调节中枢--下丘脑 下丘脑是血糖、体温、水盐等代谢的中枢。 (3)参与调节的激素: ①激素的种类及功能: a 胰岛素:降低血糖浓度 b 胰高血糖素:升高血糖浓度 c 肾上腺素:升高血糖浓度 ②三种激素间的关系: 胰高血糖素与肾上腺素表现为协同作用;胰岛素与胰高血糖素表现为拮抗作用。 2.体温平衡的调节 (1)体温的相对恒定是机体产热量和散热量保持动态平衡的结果。 (2)机体的主要产热器官是肝脏和骨骼肌,主要散热器官是皮肤。 (3)甲状腺激素可以通过加快物质的氧化分解,提高新陈代谢来增加产热。 (4)寒冷环境中产热多,散热也多;炎热环境中产热少,散热也少。 3.水盐平衡的调节过程 【注意】 1.“寒颤”指骨骼肌不自主战栗,“起鸡皮疙瘩”指立毛肌收缩,二者都是增加产热的途径。 2.体温感觉中枢位于“大脑皮层”;体温调节中枢位于“下丘脑”;温度感觉器是感受温度变化的“感觉神经末梢”,它不只分布在皮肤,还广泛分布在黏膜及内脏器官中。 3.抗利尿激素在下丘脑合成,经垂体释放。 4.参与调节血糖温度的糖原是肝糖原和肌糖原,但肌糖原不分解为血糖。 激素分泌的调节 1.甲状腺激素分泌的分级调节过程 2.反馈调节 (1)分类:正反馈调节与负反馈调节 (2)正反馈:加强并偏离静息水平,如血液凝固、排尿排便、胎儿分娩等。 3.负反馈:偏离后纠正回归到静息水平,生物体中更常见,如体温调节、血糖调节等。
自动(将会根据您的网速,自动调整清晰度)
标清(适合网速较慢,视频卡顿的用户)
高清(适合网速较快,视频无卡顿的用户)
超清(适合网速极快,追求高品质享受的用户)
选择课程
课堂提问
课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