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有礼
分享至X
《中东问题的由来与发展 曲折的中东和平进程(一)》 一、中东问题产生的历史背景 (一)中东概况: 1、地理山的“中东”:“中东”一般是指欧、亚、非三洲连接的地区,主要是亚洲西部一带。包括埃及、巴勒斯坦、叙利亚、伊拉克、约旦、科威特、伊朗和土耳其等国家。总面积为七百万平方千米,人口一亿多。 2、历史上的“中东” 历史上统治过这里有犹太教的“希伯来王国”(公元前1020年)、基督教的“罗马帝国”(公元前30--公元476年)、伊斯兰教的“阿拉伯帝国”(公元7--13世纪)和“奥斯曼帝国”(公元16世纪--1922年) 3、“中东”的战略地位 中东石油资源丰富:储量占65.4%、产量占30.5%、出口量占44.4%。且处于欧亚非三大洲交汇点,战略位置重要。历来是大国强国看着并倾力争夺的地区。 (二)巴以冲突的历史由来: 1、巴勒斯坦和以色列的历史 2、犹太复国主义运动:使犹太人与阿拉伯人的矛盾日益尖锐 3、英国“分而治之”的中东政策:加剧了巴以之间的矛盾 影响:“贝尔福宣言”为犹太复国主义者在巴勒斯坦建立犹太过提供了依据,也埋下了犹太复国主义者和阿拉伯人之间的纠纷和冲突的祸根。 4、联大181号决议:两个民族对同一块土地的提出的排他性的主权要求,是阿以冲突长期存在的关键。 一、中东问题产生的历史背景 1、内因: (1)历史原因“民族矛盾与宗教矛盾冲突(耶路撒冷 三教圣地) (2)战略位置重要,石油资源丰富 2、外因:大国力量的干涉(战略利益的需要) 第二次中东战争前:英法 第二次中东战争后:美苏 3、现实原因:分治没有解决巴勒斯坦建国等问题 4、冲突关键:两个民族对同一块土地提出的排他性主权要求 当代的中东问题,主要阿拉伯河以色列的矛盾——中东问题的核心是巴勒斯坦问题——耶路撒冷问题 二、五次中东战争 第一次(1948):巴勒斯坦战争 起因:以色列建国 参战国:埃及等国VS以色列 结果:以色列获胜 第二次(1956):苏伊士运河战争 起因:埃及收回运河 参战国:埃及VS英国、法国、以色列 结果:埃及获胜 第三次(1967):六日战争 起因:以色列袭击 参战国:埃及、叙利亚VS以色列 结果:以色列占领埃及、叙利亚领土 第四次(1973):十月战争 起因:埃及、叙利亚收复失地 参战国:埃及、叙利亚VS以色列 结果:埃及、叙利亚夺回部分土地 第五次(1982):黎巴嫩战争 起因:以打击巴解总部 参战国:巴解黎叙VS以 结果:以色列获胜 第一次中东战争(巴勒斯坦战争) 1、起因:198年5月14日,以色列国宣告成立 2、时间:1948年5月--1949年7月 3、双方:阿拉伯联盟国家埃及、外约旦、伊拉克、叙利亚和黎巴嫩——以色列 4、经过: 第一阶段:阿拉伯联军兵力,装备占优势,迅速掌握主动,以色列暂时处于劣势 第二阶段:以色列利用停火之机,抢运武器,招募兵力,迅速强大,利用阿拉伯国家内部分歧,没有统一的军事计划,采用灵活机动战术,各个地区击破。 5、结果“签订停战协定。阿拉伯国家的失败,以色列获胜而告终。 巴勒斯坦战争双方的对比 军事力量:埃及等国,开始时占优势。以色列,开始处劣势,但紧急动员,迅速壮大力量 指挥和战术:埃及等国,没有统一指挥,缺乏配合,各自为战。以色列,能集中、统一使用力量,战术灵活机动,各个击破敌人 外交:埃及等国,阿拉伯各国存在分歧,外交行动不一致。以色列,有联合国决议支持,得到国际社会一定程度同情 6、影响: (1)以色列占领了巴勒斯坦4/5的土地,阿拉伯国家未能建立。 (2)大量巴勒斯坦人逃离家园,沦为难民。 (3)没有解决以色列和阿拉伯各国的矛盾,又引起新的领土纠纷,为以后中东地区的动荡埋下了隐患。 第二次中东(苏伊士运河)战争 1、原因: (1)1956.7埃及新政府(纳赛尔)收回苏伊士运河主权的行动与英法产生冲突。 (2)以色列一直视埃及为直接威胁。英法联合以色列发动战争。 2、时间:1956年10月——次年3月 3、双方:英法、以色列——埃及 4、经过 1956年10月底,以色列军队侵入埃及领土,随后英法排除大批舰艇和飞机参战。 埃及军民进行了顽强抵抗 国际社会对英法以予以谴责 1956年12月英法军队撤出埃及,以色列 也于1957年3月撤军 5、各方态度: 联合国:要求双方立即停火,禁止把军火运入交战区; 美国:乘机排挤英法在中东的势力,要求英国停火; 苏联;也对英法表示不满。 【探究一】埃及能以弱胜强的原因有哪些? (1)埃及人民斗争的正义性; (2)阿拉伯国家站在埃及一边,切断了英法的石油供应; (3)英法发动的是非正义的侵略战争,国内反战运动高涨; (4)美苏两国对英法施加压力,迫使其停火; (5)世界各国予以谴责施加压力,联合国大会以压倒优势通过了要求双方立即停火的决议。 6、影响: 对埃及:维护了民族利益,扫清了英法殖民统治的残余; 对中东:推动了中东地区民族解放运动,民族独立与自决运动呈现高潮; 对英法:削弱了英法在中东的地位,其国际地位受到严重削弱; 对美苏:美苏走上了中东角逐的舞台,中东问题又增加新的复杂因素。 第三次中东(六日)战争 1、背景: (1)中东地区形势出现新的变化 埃及和叙利亚一度合并,威胁以色列 巴勒斯坦解放组织(简称“法塔赫”)成立,开展武装斗争,成为以色列的心腹之患——开展有组织,有统一领导的反以斗争(新阶段) 2、大国介入(维护在全球的政治、经济利益) A、世界能源结构变化,中东石油成为争夺热点 B、美国扶植和武装以色列 C、苏联向埃及,叙利亚、伊拉克提供经济和援助 2、时间:1967年6月5日——6月11日 3、交战国:埃及、叙利亚VS以色列 4、结果:签订停战协定,阿拉伯国家的失败 5、影响:(1)阿拉伯国家遭受严重损失 (2)以色列扩张了领土,增强了实力 (3)以色列拒不执行联合国242号决议,不归还新占领土;阿拉伯国家也没有承认以色列。使中东局势更加复杂 十月战争(第四次中东战争) 1、起因 (1)埃及、叙利亚为了收复失地和洗刷耻辱(必然性) (2)埃、叙在苏联的帮助下迅速提高军备水平(可能性) 2、时间:1973.10 3、交战国:埃及、叙利亚VS以色列 4、经过 战争初期:埃叙进攻阶段 战争后期:以色列反攻阶段 双方接受联合国的停火决议,技术战争 5、结果:埃及、叙利亚取得局部胜利 【探究二】这次战争阿拉伯国家取得局部胜利的原因有哪些? (1)突然袭击(犹太教的赎罪日发动战争) (2)苏联支持下军力增强 6、影响: (1)埃及收复了苏伊士运河东岸部分地带,叙利亚收回了戈兰高地部分地区 (2)联合国维和部队进驻以埃、以叙军队之间的缓冲区 (3)阿拉伯国家以石油为武器提高石油价格引发了1973--1975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这对世界经济和国际政治产生了深远影响。 (提高了中东地区国家政治地位;引起资本主义国家国内的动荡;美国开始调整全球战略) (4)成为阿以关系的一个转折点,双方开始谋求和平共存的道路
自动(将会根据您的网速,自动调整清晰度)
标清(适合网速较慢,视频卡顿的用户)
高清(适合网速较快,视频无卡顿的用户)
超清(适合网速极快,追求高品质享受的用户)
选择课程
课堂提问
课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