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有礼
分享至X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扩大》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扩大——表现之一苏德战争 1、背景 (1)必要性:消灭苏联是希特勒称霸欧洲和世界的决定性步骤。 (2)可能性:1940年9月,德意日正式结成三国军事同盟,又迫使匈、罗、保三国加入轴心国。 德国进军巴尔干,征服了南斯拉夫和希腊,以确保其右翼和后方安全 初期全部或部分占领了欧洲14个国家,使德国拥有了强大的政治、军事实力。 2、经过:“巴巴罗萨计划” (1)北方集团军群入侵列宁格勒 (2)中央集团军群入侵莫斯科 (3)南方集团军群入侵斯大林格勒 3、结果 (1)苏军初期失利,损失惨重; (2)苏军仍坚持抵抗 思考:苏德战争初期苏军失利的原因? (1)德国:经济军事势力强大,准备充分,且采用闪电战术 (2)苏联: 苏军大规模的机械化部队没有组建起来。 缺乏有能力的指挥员。 苏联队德国进攻估计错误,战备迟缓。 主力部队的部署过于靠近国境线。 思考:苏联为什么能在蒙受重大损失的情况下坚持下来? (1)苏共的坚强领导,苏联军民为保卫祖国奋勇抵抗,迟滞敌人进攻 (2)苏联幅员辽阔,拥有广大的战略纵深,因此能够在德军强大攻势面前坚持下来。 4、影响: 对苏:损失惨重,但顶住了德军的压力 对德:陷入了两线作战的境地,从而加速了德国的失败 整个战局“使二战进一步扩大,同时美英调整对苏联政策,从而推动国际反法西斯联盟的成立。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扩大——表现之二太平洋战争爆发 1、原因 (1)根本原因:日本的扩张政策及美日争夺以中国为重点的亚太地区的必然结果。 (2)客观因素:岛国、资源贫乏,国内市场狭小等经济发展因素的制约。 (3)直接原因:战争经济的需要。日本的国力经不起长期的战争消耗,美英对日实行的贸易禁运的打击,使日本决心对美战。 (4)外部动因:德国在欧洲战场上的胜利及攻势,客观上侵略助长了日本的侵略。 思考:有人认为日本偷袭珍珠港是战术上的胜利,战略上的失误。你同意这种观点吗? 同意。说它是战术上的胜利:是因为日本以微小的代价重创美国太平洋舰队; 说它是战略上的失误(1)增强反法西斯力量。是因为日综合国力不如美国,珍珠港事件把美国卷入了大战,加强了对手的力量,为日本法西斯失败埋下祸根。 2、影响 对美:损失重大,对日宣战 对日:战术上暂时取得了重大胜利,但战略上,日综合国力不如美国,为失败埋下祸根。 对亚太:华盛顿体系彻底瓦解; 整个战局:二战达到最大规模(美国的加入)促进世界反法西斯联盟的形成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扩大——表现之三反法西斯同盟的建立 1、原因: (1)世界各国人民与法西斯国家的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根本原因) (2)苏德战争爆发和太平洋战争爆发的促进(直接原因) 2、经过及标志 (1)1939年,美国新《中立法》——美国政策的重大转变 (2)1941年,美国通过《租借发》——经济基础 (3)苏德战争后,美英《大西洋宪章》——政治基础 (4)1941年元旦,26国《联合国家宣言》签署——建立标志 3、影响 (1)加强了国际饭法西斯力量; (2)鼓舞了世界反法西斯人民的胜利信心; (3)为最后战胜法西斯轴心国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4)保证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 4、同盟成立后相互配合与矛盾 目标:打败法西斯 配合: (1)军事上相互配合:中国战场抗日主力,拖住日军主力,配合欧洲战场和太平洋战场;苏德战场是主战场,为配合苏军,英美盟军从西欧北非登陆;重大军事行动:(1)北非战争的胜利;(2)西西里岛和意大利南部登陆;(3)诺曼底登陆,开辟欧洲第二战场;(4)攻入德国境内和攻克柏林;(5)苏联参加对日作战 (2)经济互相支持:美国《租借法案》作为经济合作基础 (3)政治相互协作:向后举行开罗会议、德黑兰会议、雅尔塔会议和波茨坦会议,协调对德、日法西斯作战的行动。 矛盾:不同的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国家利益冲突,有矛盾,但协调、配合占主导地位。 认识:不同社会制度、不同意识形态的国家在平等的基础上能够联合起来,共同对付人类生存和发展面临的挑战。 【合作探究】二战初期的一系列战役,不仅使大量的弱国小国遭到法西斯铁蹄的践踏,法、英、苏、美等大国也是难免法西斯炮火的狂轰滥炸,深受重创。你认为在初期的法西斯战争中有哪些应该吸取的教训? (1)人类的命运休戚相关,应抛弃偏见和狭隘,加强国际合作,才能求得共同发展。 (2)社会制度不同的国家,应当也可以联合起来,共同应对人类生存与发展面临的挑战和危机。 (3)国家无论大小、强弱,都要相互尊重,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和平共处,共建美好家园。 (4)只有现代化的国防,才能应付现代化的战争。 (5)面对恶势力,绝不可姑息养奸,正义的力量应尽早联合起来,共同遏止悲剧和灾难发生。
自动(将会根据您的网速,自动调整清晰度)
标清(适合网速较慢,视频卡顿的用户)
高清(适合网速较快,视频无卡顿的用户)
超清(适合网速极快,追求高品质享受的用户)
选择课程
课堂提问
课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