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有礼
分享至X
《遗传因子的发现 概念图汇编》 【知识要点总结】 1、基本概念(性状、相对性状、显性性状、隐性性状、性状分离、纯合子、杂合子、杂交、正交、反交、测交、基因型、表现型、等位基因) 2、孟德尔的豌豆杂交试验 3、孟德尔成功的原因 4、假说——演绎法 考点1 遗传学的基本概念及其相互关系 杂交(×):遗传因子组成不同的生物个体间相互交配的方式 自交():自花传粉。同种类型相交 测交:被测验的个体与隐性纯合个体间的杂交 正交与反交:是相对而言的,若甲(♀)×乙(♂)为正交,则乙(♀)×甲(♂)为反交 与性状有关的重要概念 相对性状:一种生物同一种性状不同表现类型,如兔的长毛与短毛 显、隐性性状:具有相对性状的两纯种亲本杂交,F1显现出来的性状叫显性性状,F1未显现出现的性状叫隐性性状 性状分离:杂种后代中同时出现显性和隐性性状的现象。 与基因有关的概念 显性基因:又叫显性遗传因子,决定显性性状的基因 隐性基因:又叫隐性遗传因子,决定隐性性状的基因 等位基因: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的相同位置上,控制相对性状 基因型:与表现型有关的基因组成 表现型:生物个体表现出来的性状 基因型与表现型的关系:在相同的环境条件下,基因型相同,表现型一定相同;在不同环境中,即使基因型相同,表现型也未必相同。表现型是基因型与环境共同作用的结果 纯合子与杂合子的区别 (1)基因组成相同的个体叫纯合子如DD、dd;纯合子自交后代都是纯合子,但不同的纯合子杂交,后代为杂合子 (2)基因组成不同的个体叫杂合子,如Dd;杂合子自交,后代会出现性状分离,且后代中会出现一定比例的纯合子。 孟德尔成功的原因 正确的选择实验材料 先研究一对相同性状的遗传,再研究两队以至多对性状的遗传 应用统计学方法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 基于对大量数据的分析而提出假说,再设计新的实验来验证。假说——演绎法 严谨求实,锲而不舍的科学态度和精神 “假说——演绎法” “假说——演绎法”是指在观察和分析基础上提出问题以后,通过推理和想象提出解释问题的假说,根据假说进行演绎推理,再通过实验检验演绎推理的结论。如果实验结果与预期结论相符,就证明假说是正确的,反之,则说明假说是错误的。这是现代科学研究中常用的一种科学方法。 孟德尔对分离现象的解释 1、生物性状是由遗传因子决定的 2、体细胞中遗传因子是成对存在的 3、生物体在形成生殖细胞——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彼此分离;分布进入不同的配子中(配子中只含每对遗传因子的一个) 4、受精时,雌雄配子的结合是随机的 遗传因子不融合、不消失 分离定律 分离定律:在生物的体细胞中,控制同一性状的遗传因子成对存在,不相融合;在形成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发生分离,分离后的遗传因子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虽配子遗传给后代。 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实验 F2中4种表现型分离比为9:3:3:1 理论解释 (作出假设)两对相对性状分别由两对遗传因子控制 F1产生配子时,每对遗传因子彼此分离,不同对的遗传因子自由组合 受精时,雌雄配子随机结合 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实验遗传图解 F216种结合方式、9种组合形式(基因型)、4种性状表现(表现型) 测交(实验验证)实验:F1×双隐性类型1黄圆:1黄皱:1绿圆:1绿皱 结论:F1形成配子时,不同对的基因是自由组合的 结论(自由组合定律)控制不同性状的遗传因子的分离和组合是互不干扰的 自由组合定律 自由组合定律:控制不同性状的遗传因子的分离和组合是互不干扰的;在形成配子时,决定同一性状的遗传因子彼此分离,决定不同性状的遗传因子自由组合 基因自由组合定律与分离定律的关系 (1)两大基本遗传定律的区别 分离定律 自由组合定律 研究性状 一对 两对或两队以上 控制性状的等位基因 一对 两对或两对以上 等位基因与染色体关系 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 分别位于两对或两对以上同源染色体上 细胞学基础(染色体的活动) 减Ⅰ后期同染色体分离 减Ⅰ后期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 遗传实质 等位基因分离 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之间的自由组合 (2)联系 ①发生时间:两定律均发生于减Ⅰ中,是同时进行,同时发挥作用的 ②相关性:非同源染色体上非等位基因的自由组合是在同源染色体上等位基因分离的基础上实现的,即基因分离定律是自由组合定律的基础。 ③范围:两定律均为真核生物细胞核基因在有性生殖中的传递规律 考点1 两对性状状态的遗传实验分析及有关结论 1、实验分析 亲本:YYRR(黄圆)×yyrr(绿皱) ↓ F1: YyRr(黄圆) ⊙↓ →Yy×Yy→1YY:2Yy:1yy →Rr×Rr→1RR:2Rr:1rr F2 1YY(黄) 2Yy(黄) 1yy(绿) 1RR(圆) 2Rr(圆) 1YYRR 2YYRr 2YyRR (绿圆) 4YyRr (黄圆) 1yyRR 2yyRr (绿圆) 1rr(皱) 1YYrr(黄皱) 2Yyrr(黄皱) 1yyrr(绿皱) 2、有关结论 F2共有16种组合,9种基因型,4种表现型 (1)四种表现型 ①双显性占9/16,但显性(绿圆、黄皱)各占3/16,双隐性占1/16 ②双亲类型(Y_R_+yyrr)占10/16 重组类型占6/16(3/16Y_rr+3/16yyR_) (2)九种基因型 ①纯合子占4/16(1/16YYRR+1/16YYrr+1/16yyRR+1/16yyrr) ②杂合子占:1-4/16=12/16,其中双杂合个体(YyRr)占4/16;单杂合个体四种(YyRR、YYRr、Yyrr、yyRr)各占2/16 特别提醒:①只要是亲本与以上两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相同(即:父本或母本均是“双显”或“双隐”的纯合子),所得F2的表现型、基因型及其比例关系就符合以上结论。 ②若亲本是“一显一隐”和“一隐一显”的纯合子,则F2中重组类型及其与亲本表现型相同的类型及各自所占比例会发生相应的变化,如P:YYrr×yyRR→F1:YyRr;F2中重组类型占10/16,而亲本类型占6/16。
自动(将会根据您的网速,自动调整清晰度)
标清(适合网速较慢,视频卡顿的用户)
高清(适合网速较快,视频无卡顿的用户)
超清(适合网速极快,追求高品质享受的用户)
选择课程
课堂提问
课程评论